从新石器时代用泥木建造的圆形房屋,到带有精美屋顶的宏伟宫殿,再到如今的摩天大楼,中国建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发展。
以下是中国建筑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。
新石器时代(公元前1600年之前)
半坡的新石器时代村庄提供了中国北方早期建筑的实例。
在村庄内,有两种类型的建筑物,它们被深挖的护城河所包围。一类是带有圆锥形屋顶的圆形建筑,这些建筑建在地面上。另一种类型是带有金字塔屋顶的方形建筑物,这些建筑物是半地下的。
商代(约公元前1600–1046年)
在商代是第一个王朝书面记录-铭文甲骨文,金文。商都安阳的历史发掘表明,商代的建筑风格在某种程度上遵循了新石器时代。例如,大多数住宅都部分沉入地下。
除此之外,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已经开始成形:在夯土地基和环绕城市中心的大型土墙上建立的直线型建筑。
仿古木制装饰。
周朝(1046–256 BC)
在周代,更多的建筑形式出现了。长长的防御墙应运而生。哀悼堂,陵墓和祭坛也变得很普通。
在建筑结构中,图案青铜表明使用了原始的中国括弧式系统。对于建筑材料,已经创建了砖和瓦。
秦汉时期(公元前221年–公元220年)

纵观秦和汉时代,用于建筑木结构技术逐步提高并完善。建筑商已经掌握了射击砖,可以熟练地用石头建造。建造了宏伟的宫殿和凉亭。西安的兵马俑是第一位皇帝的巨大陵墓的一部分。
另一个重大突破是装饰:华丽的绘画,丝绸和陶瓷成为建筑物的一部分。
三国时期(220–280)和六王朝(220–589)
在此期间,由于政府对宗教的仰慕,宗教建筑,尤其是佛教寺庙和寺院在中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
在建造砖塔或石塔时,熟练地建造了分层结构。
隋(581–618)和唐(618–907)王朝

在隋和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。砖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流行。修建了大运河等大量公共工程。
随着烘烤釉的进步,中国的屋顶变得越来越精致。在此期间,整个建筑风格宏伟而奢华。
除了蓬勃发展的文化输出外,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还传播到韩国和日本等邻国。
宋(960–1279)和元(1279–1368)王朝
在宋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时刻。在此期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。宋代的建筑规模普遍小于唐代。但是,它们更加美丽,并且具有丰富的多样性。
将在元代,许多藏传佛教寺庙和伊斯兰教清真寺建成。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极大地影响了民族。
明朝(1368–1644)和清朝(1644–1912)

在中国的最后两个王朝时期,古代建筑达到了顶峰。砖的产量大大增加了。琉璃瓦的质量和数量都超过了以往的历代。官方建筑高度标准化。